查看原文
其他

有钱买没地放?说明你也是垃圾星球上的囤积小能手

Nature自然科研 Nature Portfolio 2022-10-11

点击上方蓝字,关注我们!

原文作者:Edward Humes

纵览全球各地废弃品的浪潮,可以让我们了解如何避免被其淹没。书评由Edward Humes撰写。

相关图书


《二手:新全球旧物销售之旅》

Secondhand: Travels in the New Global Garage Sale 

作者:Adam Minter

出版社: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(2019)


《二手》是一部庞大而有见地的游记,遍历维修、再利用和浪费的世界,将读者引入消费者经济的后端深处。记者Adam Minter专注于科技和环境写作,他在探索全球二手和废弃商品的大潮中创作了这本书,其中满满当当的都是他爱逛的二手商店,和同样多的奇珍异宝。

在位于新泽西州的一处亚马逊仓库内,载满一盒盒商品的货架正由机器人搬来搬去。图源:Demetrius Freeman/The New York Times/Redux/eyevine

作为扩大消费者渠道的开端,制造业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太多的破坏。例如,据联合国估计,时装业是10%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和20%的废水的来源。之后约有85%的纺织品最终被填埋或焚烧。我们家中充斥着的其他产品,如家具、厨具、鞋、装饰、家用电器等,最终大多会走向同样不光彩且不可持续的结局。但是,全球消费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再利用经济,找到了第二和第三次生命。在《二手》中,Minter带着惊奇和谨慎的乐观态度,考察了这些物品的来世成本和收益。


《二手》实际上是Minter对自己2013年出版的《垃圾场星球》Junkyard Planet的后续报道,较之分析,更着重于记录趣闻轶事。全书从亚利桑那州的Goodwill旧货商店开始,一路旅行到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的纺织品打捞进口商那里,再到一个名为Shoe Guy的富于进取的墨西哥商人的市场摊位。书中遍布着有时反直觉的观察,在开篇不久便发表了引自一位家庭清理专家的深刻见解:我们都是囤积狂。至于这称不称得上一个问题,不过是取决于程度深浅罢了。


Minter表示这是一种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众行为:积累的物品超出了我们的需要,甚至超出了家中可容纳的空间。他指出在1967年至2017年间,从沙发到手机,美国人在物质上的支出增长了近20倍。他断言,类似的过度消费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。在一处令人咋舌的关于消费者是如何打肿脸充胖子的讨论中,他着眼于防止家中东西多到放不下的美国微型仓库产业。据Minter所述,截至2017年,有超过54,000家家庭存储公司,年收入达到好莱坞票房收入的三倍——2018年则高达120亿美元。


最终,我们未能集体成功创建“循环经济”,即通过设计经使用、再利用和回收仍保有价值的消费品来消除浪费。在Minter看来,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危机。


这些令人不安的问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。然而与此同时,作为一名垃圾场场主的儿子,Minter着迷于二手世界的内部运作。他乐于探索不同国家对二手商品的文化观念有何不同。


日本是他笔下最有趣的案例研究之一。老龄化且不断萎缩的人口留下了许多充斥着无人继承的物品的房屋。日本是一个极善于将二手商品的污名转化为优点的国度。Bookoff,一家在明亮时尚的精品店中收购和出售二手商品的公司,是这一领域的领头羊。1991年成立之初,该公司设计了一种机器,可通过刮除页面上的污渍来翻新书籍。类似的方法也适用于衣服。渐渐地,消费者们开始意识到,将所有物保持在原始状态会保留其价值,而这意味着出售时可以获得更高的价码。最终,旧物开始像新货一样进入商店,机器也退役了。

在塞内加尔的一家回收中心,工人们对大包的二手衣服进行分类。图源:Darame/AFP/Getty

Minter断言,这种态度上的转变在全球范围内至关重要。但这仅仅是他为创造一种改良的消费经济所开出的处方中的一部分,目的是把我们从满是废弃品的泥淖中拯救出来。Minter承认这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。在大部分的旅行中,他都发现消费者几乎总是偏爱新商品,甚至较之保持完好且高质量的二手物品,他们也往往会选择质量差、易磨损的廉价新商品。


一些零售商,如美国的沃尔玛和英国的“快时尚”连锁店,常以二手商店的价格出售许多廉价且短命的商品。这在激发人们购买冲动的同时,创造出了几乎没有任何转售价值的商品。Minter感叹道,现在即使是在起初作为一股颠覆性势力,出现在二手物品买卖市场的在线拍卖行eBay上,粗制滥造的新产品也占每十笔销售中的八笔以上。


Minter指出,评估再利用经济的净影响绝非易事。尽管它在低收入国家创造了就业机会,并提供了负担得起的高质量产品的新来源,大量使用过的物品可能对工业造成破坏。以肯尼亚为例,该国是世界上一些最大的二手服装市场的所在地,80年代曾有50万工人的纺织工业,如今劳工总数已减少到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。


除了“西西弗斯式”的任务(改变消费者对新产品这一根深蒂固的偏好)之外,《二手》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。书中提及一些制造商顿悟,产品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对生意是有好处的。一个例子是戴尔的战略,即生产寿命长、可升级且面向未来的计算机,这些计算机可被租用三年,然后作为全新硬件的经济替代品进行转售。Minter同时也是维修权法的拥护者,该法律反对制造无法维修的产品这一趋势;他还是Repair Café运动的支持者,这一运动在欧洲不断发展,但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在美国明显缺失。


但处方并非《二手》最大的优点。相反,Minter成功利用了在废品世界中工作的那些人的故事,来映射我们失控的购买习惯,激励我们投身到再利用、维修和循环经济中去。


今日互动

你怎么看待二手商品呢?

你有什么类似经历吗?

来和大家聊聊吧~

原文以Planet junk: a journey through discards为标题发表在2019年11月12日的《自然》书评上

© nature

Nature|doi:10.1038/d41586-019-03456-w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阅读英文原文

点击图片阅读热门文章

在资源有限的星球上,77亿人口的文明何去何从?

如果没有水:未来的约旦将何去何从?

难言之隐:羞耻感是如何阻止人们寻求帮助的?

版权声明:

本文由施普林格·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。中文内容仅供参考,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。欢迎转发至朋友圈,如需转载,请邮件China@nature.com。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,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
© 2020 Springer Nature Limited. All Rights Reserved

喜欢今天的内容吗?喜欢就点个“在看”吧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